-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移民 > 移民感受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中国人海外生存之惑

www.sinoca.com 2013-01-08  BBC  [复制链接]  字体:

  礼节篇

  吃饭的文化差异,这还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绕不开的难题。

  假如你是一家驻英中资企业的董事长助理,在中国董事长来英国商务会谈期间,你负责接待陪同。在和英国商业伙伴的宴会上,你们吃得香,谈兴正浓,忽然听到哧溜哧溜愉快的声音,原来是董事长在愉快的享用碗里的汤。这个时候你是要悄悄提醒一下,还是装着不知道呢?

  吃饭的声音

  当朋友把这个难题抛给我时候,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吃饭的文化差异,这还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却又绕不开的难题。中国人吃饭,呼噜呼噜,嘴里砸吧砸吧,吃得香。英国人,则是一个人抿嘴细嚼,颇为文雅,尽量不发出声音。——这大概跟民族性格有关系吧。英国人颇为克制,任何场合都会注意礼节分寸,情绪也不易外露,当然,当端起一杯啤酒,在人声鼎沸的酒吧里,扯着嗓子说话的时候就原型毕露了。而我们中国人,热情外露,讲究的就是热闹。朋友聚在一起,恨不得捋起胳膊来表达热情的。饭桌上更是热热闹闹,大口大口的吃着香。

  前些日子,我家里来了一国内朋友,两个人一起下厨一起吃饭,那个愉快是不用提了。更逗的是,她吃饭时嘴里滋滋有声,仿佛一下子提醒了我,哦,原来我们吃饭是这么吃的。于是,我也开始砸吧砸吧开了,两个人的晚饭,吃得有滋有味,还有声。当然,她一走,我就被打回原型,赶紧收敛,生怕在某一个场合被外国人和在外国的中国精英们笑话。

  xx和亲脸

  你知道xx是个啥吗?

  和英国人交流,不管短信、邮件、卡片,你一定常常见到xx, 那是啥呢?我来英国半年后才明白,那表示kiss ,“亲亲”,就是朋友或恋人间的一种亲昵符合,比落款的love更非正式,但多了温情和俏皮,其普及率之高,不容你忽视。

  当英国朋友短信给你,落款xx, 你回短信的时候要加一个xx么?礼节起见,还是要回一个的,不然显得生分许多,弄得别人一腔热忱,被您冷冰冰回绝了。当然也要看友情深浅了,如果你真的很讨厌这个人,没理由你要强迫自己扑上个"亲亲"。你别小看这个xx, 有了它,片言只语立刻显得生动有人情味,你们之间的交情立刻升级。而它也是两人关系的晴雨表。一个正在异国恋的女性朋友就告诉我,和男友关系融洽的时候,短信来往全是甜蜜,xx当然少不了;若两人吵架了,这个符合立刻自动消失,语气也都严肃了许多。这小小的符号挺有意思吧?

  不知道你是花了多长时间适应外国人亲脸的礼节,我的第一次亲脸——我是说和对方贴着脸,顺便在她脸上嘬一口——是来英国四年后才开始。那段时间频繁的见朋友的朋友,还都是女性,人家热情洋溢的搂着你,大方的在你脸上亲一口,如此享用多了,觉得不还礼不合适,于是开始研究这个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还不能穿帮,时间要找得对,位置要找的对,别两张脸,颧骨靠颧骨,碰得有点疼,然后再尴尬的在对方脸上嘬一口,估计感觉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是有些不太愿意,又不是亲孩子粉嫩的脸,那感觉是发自内心的想亲一口。西方中年女性的脸上皮肤大多是难以细看的,更不用说在那满是皱褶的脸上亲一口了。好吧,反正我勇敢的付出了我的“第一亲”-在我被亲了无数回之后。来自礼仪之邦,不回礼,说不过去啊。

  尴尬的大多数

  吃饭,亲脸估计还是礼节中的小小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文化差异、处事方式和观念冲突,而你,若碰巧在中间,如何处理的确会是个头疼的问题。是善意提醒国内朋友注意西方礼节呢,还是跟外国人解释中国人的习惯呢?

  几年前我在海外出差的时候,就曾目睹一雍容华贵的中方女士,在让翻译表达她的意思的时候,辅以手势语言,但动作夸张,手指几乎碰到身边外方代表的身上。场面不甚愉快,外方代表也尴尬的皱起了眉头。如果你曾经担任过翻译陪同,这样的事情估计是屡见不鲜的。中方人员多会手势夸张,指指点点,而外方人员,则是沉默的大多数,虽然说外国人的表面涵养已经修炼到极致,但是没准内心怎么嘀咕呢。

  这仍然是小事,若来到海外,不尊重对方习惯,非得以自我为意愿中心,让对方围绕你转动,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呢。英国机构做事有自己的流程和规矩,一切有章可循,规规矩矩。国内则是人情关系开路,只有有背景,什么特殊通道都可以,所以在海外进行商务文化交流的精英们难免觉得憋屈。一位朋友曾亲自主理过一件跨国交流活动,看到自己同胞在他人土地上颐指气使,处处要求特权,他觉得非常很丢脸。尤其是在英国政府大楼里大呼小叫,以为仍然在这里可以享用国内特权的时候,我的朋友觉得无法自处,羞愧之极。

  你有这样的遭遇么?一方是自己的同胞,你深深了解自己文化里的习惯,和劣根性;一方是你的海外客人,或说你是此地的客人,只是入乡随俗,你渐渐了解西式礼节人情,久了,你的观念,处事习惯已经是西化了。冷不丁一个过去的"你"冒出来,横冲直撞,不顾分寸,你是说好还是不说好呢?说了,同胞脸上难看;不说,倒不是怕他人不舒服,而是担忧自己同胞被他人笑话,被人指点评论:中国人怎么这幅作派?

  人在海外,你会发现“中国”和“中国人”总会吸引很多的关注。这好奇来自于对我们的国家,在他们眼里,“中国”二字意味着很多:经济、富裕、发展、古老文化,等等,人们期待更加近距离的了解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海外投资、旅游,留给外国人的印象却不是如谦谦君子般有礼有节,诸如破坏环境,大呼小叫,自我中心,不尊重秩序等等问题常常出现,口碑颇差。或许海外的你我,都可以尽绵薄之力,一点点融化这文化鸿沟。不仅仅是让中国人了解西方礼节,还有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和礼仪。

  还是开篇说到的那位朋友,席间善意提醒英方总裁给中方董事长夹菜,以示尊重。英国人各自吃自己盘子里的,基本没有为客人夹菜这一说,但是当一外国人为你夹菜,这一小小的举动,却表达了说不出的尊重和亲近——这感觉就如同你碰到一个老外,张口用流利的汉语向你问好一样,颇感舒服自在。以礼还礼,我们也要放下身段,多了解对方文化、礼节才对。这文化鸿沟、观念差异,就是得一点点了解,一点点消融啊。

  人情篇

  在海外,聚会是要先预约的,吃饭是要AA的。

  国内来了个一朋友,一起聊到海外生活,这几乎是她抛出来的第一个问题:听说国外人情冷淡,什么都是AA制,是真的么?

  这个问题之细碎庞杂,估计可以做个博士论文来探讨东西方对人情的态度。

  冷漠的外国人

  我大学时合租的室友是来自东南亚某国的女孩子,她16岁就来到英国,读预科,本科,呆了4,5年了。本以为她会有亚洲人的特质,如热情,友好,重人情等等。但是却是相反:凡事把责任,权利分得特别清楚,完全没有人情可言。不说清洁责任,每个人的食物分类等等这些小事一一有规矩,你不许动我的奶酪,我也不会喝你的牛奶。总之,你的就是你的,我的你也不要动。说个最典型的故事,某日我生病,朋友来探望。最后我请她帮忙,送朋友下去并锁门(因为我卧在床上,而且这个朋友也是她的朋友),她一脸严肃:对不起,这个朋友是你邀请来的,我没有义务帮你这么做。我当场噎住,好你个丫头,我平时好好待你,看来都是白废了。

  换成中国人,哪有此等怪事?——就算内心不愿意帮这个忙,嘴上也会善言善语对待。我刚到异国,哪里受得了如此冷漠直言,从此对外国人,甚至在海外生活久了的亚洲人,怀上了成见。我甚至在想,也许青少年这么早来国外并非是件好事,在国内基本的人情礼节还没有学好,反而在国外学得像西方人一样冷冰冰。

  后来呆久了,反而也看到了这不讲人情之下的好处。彼此都是平等,没有人有义务照顾你多些,女性老人孩子是要受照顾,但是每个正常的人都应该自力更生,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慢慢的,我似乎理解了我前室友的“冷漠”,凡事在一个规矩之内,为人处事反而轻快一些了,没有了没完没了的烦琐。

  最近协助一个朋友和英国政府谈一个项目。每次见面,直入主题,绝不拖泥带水,开完会立刻散伙,各回各办公室继续工作。我朋友颇有不快,“他们怎么这么小气,连个饭都不请我吃啊。”我乐了,我赶紧给她好好解释:英国人做事就是做事,没有那么多迎来送往,吃饭喝酒的礼仪。公事就是公事,吃饭是私人关系,项目结束后大家或许可以一起喝两杯庆祝一下。但是我知道她肯定一时理解不了,或者就像我当年一样内心很受伤,一面忿忿的想:“死抠洋鬼子,这么不近人情。”怎么说呢,也许有一天她会意识到这也是有好处的。情是情,法是法,凡事立在一个规矩之内,先把条件谈妥了,延续感情是后面的事,有规有矩。不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到关键点时各自含糊其词,不得要理,耽误了正事,这才是真正的不近人情。你看国内谈生意,先把饭吃了酒喝了,觥筹交错,喝得差不多了,交情建立好了,再慢慢谈公事。看似热闹万分,可是背后有多少算计,笑容之下有多少不得已,你并不知道呢。洋鬼子的直线条,有时候还是有些好处的。

  夹心人的苦恼在海外呆久了,入乡随俗,我们也变得讲规矩不讲“人情”了。聚会是要先预约的,吃饭是要AA的,工作是按部就班的,凡事有个标准流程在,不逾越规章,不走后门(在海外势单力薄,也没什么后门可走:)。简单有序,权责分明,在一个公开的规则之下,我们按矩办事,简简单单。尽量有话直说,尽量不勉为其难,这样彼此之间也省去了很多隐形的人情负累。可是我们是中国人,中国的社会文化是不允许你这么直白的,否则你就是异类,就是不近人情。

  我今年春节回去和朋友们聚会,相当开心。唯独一件事让我觉得如坐针毡,看着别人请客吃饭为你掏腰包,内心觉得相当内疚。大家都是工薪阶层,何必要为你掏钱吃饭呢?照西方规矩,AA分账,不是公平简单些么?我虽这样想,但是朋友们是万万不会让我掏钱的。另一位朋友也有同感,她每年回去,旧日朋友都是身居高位了,一顿饭下来花费1,2万元,是常有的事。吃的她非常不安,但是还不能不吃,不然对方觉得你不给面子。嗨,这真是!

  另一个朋友的麻烦显然更大。她一位朋友来英国旅游,好心邀请来家里小住,没想到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房子是她和英国男友共同买的,英国人对私人生活看得非常重要,开始几日还乐融融,日子久了,就不免犯嘀咕:我这不是酒店啊?朋友夹在中间,相当为难,中途把人支出去住也不好,开口拿点补贴吧,也说不出口,怎么能跟朋友要住宿费呢?可是这国外生活也是有一笔算一笔,钱是紧紧张张的挣来,紧紧张张的花出去。除开经济不说,东西方的生活习惯也是一个很难调和的问题。同在一个屋檐下,一些细碎的事情都被放大了,越积越多,如鲠在喉,又吐不出来。这到底是人情惹的祸,还是人情之乐呢?

  和很多人一样,我每次回国都为带什么样的礼物伤透了脑筋。最后,我想了个偷懒的主意:英国红茶。尽管一英国朋友嘲笑我“给中国带茶叶,简直像给中东运沙子一样笨。”但我还是坚持了。我也不知道我朋友是否喜欢,但是请他们理解笑纳。英式红茶不也是名声在外嘛,有益健康,喝的就是一种味道吧。再说,轻便易带,老少皆宜,省却了我等挑选礼物的麻烦,礼轻情意重了!

  没出国前,常听人议论海归们普遍都比较“木”。换句话说,就是在国外呆傻了,直线条,做事不灵活。如今,没准,你我已经算是傻子中的的一位了。这不知道是件幸运还是不幸的事呢?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华裔女在加拿大遭遇家暴:老公打过之后报警抓走我
下一篇:加拿大如何禁烟?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昵称: 留空为匿名
相关文章
·[财经证券] 中国投资移民潮流失150亿美元·[留学动态] 发放留学签证只认名校 移民部将推出
·[移民动态] 新技术移民重语言能力 要求苛刻难倒·[财经证券] 资产过亿中国富人27%移民 3年超170亿
·[加国] 温哥华17岁华裔四川籍女移民获美国名·[移民动态] 加拿大“一刀切”政策后移民积案仍有
·[移民动态] 拿到工签不等于能找到工作 留学生仍·[移民动态] 驻加大使章均赛谈移民新策 并非对中
·[移民动态] 新移民登陆人数中国再登榜首 仍然青·[移民动态] 中国移民申请大幅锐减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国外真是天堂?看看芝加哥中国城的华人住宅(组图)
国外真是天堂?看看芝加哥
图揭150年前中国人间百态 他们都怎样活着?(组图)
图揭150年前中国人间百态
风流抗日将军的传奇故事 一生拥有40位妻妾(组图)
风流抗日将军的传奇故事
乳沟都堕落了 这年头女人8个不能信的地方(组图)
乳沟都堕落了 这年头女人8
想要全裸的好去处 世界上最性感浪漫的沙滩(组图)
想要全裸的好去处 世界上
巴西,一个盛产美臀的国度:圆润丰满光泽好(组图)
巴西,一个盛产美臀的国度:
抗美援朝 为何中朝战俘十倍于联合国军战俘?(图)
抗美援朝 为何中朝战俘十
探访全球最大性用品厂 情趣产品生产全过程(组图)
探访全球最大性用品厂 情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