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龙熊之舞:中俄关系的新时代 发展落差巨大(组图)

www.sinoca.com 2009-11-19  南方周末  [复制链接]  字体:

  中俄关系的历史性变局正在中国东北和俄国远东发端。遭遇了西方冷遇,同时又目睹了近代史上从不被认为是对手的中国的快速发展,素来强势的俄罗斯接受了中俄之间资源换投资的战略合作。而两国心理距离的缩短,则要指望交往日益增多的年轻一代来实现。

  初冬的百年口岸绥芬河,尽管当地所有的公共标识都还是中俄双语,当地的乞丐依然会用俄语乞讨,然而俄罗斯人却明显少了许多。不少商店和饭店关了门。一个商厦门口贴着“一年2万出租摊位”的广告,而之前,这样抢手的摊位租金要到10万之上。

  一年前,这里是一番繁荣景象:街边停满了各地牌照的车,俄罗斯人熙熙攘攘,周末“倒包”的俄罗斯人更是常常挤爆了车站。

  去年9月开始在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的打击要远甚于中国。石油价格暴跌――从2008年7月的最高点每桶147美元跳水到今年3月每桶32美元的低点(现已反弹到80美元左右),让俄罗斯在普京时代靠不断上涨的石油美元堆积起来的财富和繁荣一下子灰飞烟灭:外汇储备大幅缩水,资本疯狂外逃,卢布急速贬值,政府和企业债务缠身,失业率大涨,俄罗斯经济至今未能恢复元气,俄罗斯人的购买力大幅下降。

  金融危机让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之梦更加遥远:自顾不暇的莫斯科已经没有太多实力可以投向这片人烟稀少但资源极其丰富的广袤土地。

  中国人说,福祸相依。未曾想的是,也正是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加速了中俄两国间的一场战略合作,即中国的东北和俄罗斯的远东“配对”发展:用中国的钱和技术投资远东,换回远东的资源。
  

“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互市贸易区”,是2002年中俄两国确认的第一个全封闭式贸易区。时至今日,互市贸易名存实亡。  资料图片
  

俄罗斯“倒包”族:他们这样来,他们这样去。图/CFP
  

俄罗斯“倒包”族:他们这样来,他们这样去。图/CFP

  发展落差

  “30年前,大连不如海参崴。而现在,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海参崴却几乎没变化。”

  上世纪70年代,当年轻的李恩泰被分配到绥芬河工作的时候,那里是“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没有公交车,他便从火车站一路走着去市政府报到,越走心越凉。

  1987年,在中俄僵局多年以后,绥芬河成为了中俄边境上第一个重新开放的口岸,其贸易的形式是最古老的以货易货。时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的李恩泰代表中方参与全程的谈判。

  从那以后,这里很快就成为了人、货、钱的集散地,“中国倒爷”们开始把中国制造的服装鞋帽等各种商品运过边界,换回来的是俄罗斯的裘皮大衣和原木。那真是一个赚钱赚到手软的年代!

  繁荣的边贸不仅催生了无数的富翁,也推动了绥芬河经济的强劲发展。金融危机之前的很多年里,绥芬河的人均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位均居黑龙江省66个县(市)第一位。

  人均生产总值更是由1987年口岸刚恢复时期的1744元猛升到2007年的80962元,超过了北京、上海等地。

  如今的绥芬河已成为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新一代的绥芬河人都非常喜欢这个城市:空气好,干净,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更重要的是,有活力和包容,而这些都是开放带来的副产品。

  绥芬河的发展只是改革开放为中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的一个缩影,然而在边境的另一端,发展却几乎停滞。

  “30年前,大连不如海参崴。而现在,大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海参崴却几乎没变化。”友谊木业集团副总经理刘喜照告诉记者。

  从沙俄扩张年代到苏联老大哥时期,俄罗斯的国力一直都强于中国,而且近代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双边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告终,由此形成了俄罗斯对中国强烈的优越感。然而,中俄两国近十几年来的发展落差,给俄罗斯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落差。

  “1992年我刚到俄罗斯的时候,尽管那时苏联刚解体,物品极其短缺,但俄罗斯人还是觉得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很可怜。”在莫斯科生活了17年的方涛说,“而现在,他们对我们很嫉妒。”

  “莫斯科的官员很不愿意和中国打交道,尽管他们又不得不和中国打交道。”方涛在俄罗斯的政界和商界有很多朋友。

  他提醒说,其实很少有人注意的是,普京总统上台之初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主要倡导者,只是在其西方政策没有被西方接受的情况下才转到东方,并在第二轮执政期间开始大打中国牌。

  莫斯科这种微妙的心理,很明显地体现在其对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支持上。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煤炭、金属、木材等资源,而且这一地区对俄罗斯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长期以来,该地区一直是俄罗斯的“老少边穷”地区,这里距离莫斯科的距离,无论空间的、心理的,还是经济的,都非常遥远。

  几个月前,方涛在南西伯利亚的某个地方,发现了一个“极高品位的煤矿”。他联系了国内包括神华在内的多家公司,但最终却没人接单。因为要把那地下的煤挖出,中国公司还得自己建铁路把煤运出来。这笔投资高得惊人。“煤如果埋在地下,就不是钱!”方涛说。

  协调之惑

  在上月签署的《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中,205个主要合作方案几乎都与开采俄罗斯远东的资源有关。

  莫斯科对远东地区的发展始终停留在口头上,原因很是复杂,这里有一直困扰俄罗斯的所谓“西方还是东方”、“欧洲还是亚洲”的身份认同分裂,也有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最高决策层到底是“向西”还是“向东”的外交战略的选择,还有这片广袤的土地本身存在的大问题:人口稀少且越来越少,资金和劳动力匮乏但却对中国的劳务和资本输出心存警惕,担心一百多年前从中国手中拿去的土地最终“中国化”,等等等等。

  随着普京总统第二任期间外交战略的转向,俄罗斯开始认真地考虑远东地区的发展,只不过这次开始谨慎借助中国力量。

  2007年3月,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在莫斯科第一次提出,将俄罗斯远东大开发规划与中国振兴东北战略结合起来,并“着手制定这方面的合作计划”。 2007年8月18日,两国最高领导人会见时,又进一步建议:“早日启动协调两国地方发展战略,制定中俄地方合作中长期规划。”

  同年,俄罗斯推出了《2008-2013年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核心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该纲要计划投资220亿美元,修建6600公里公路、5100公里输电线路以及2400公里的通讯线路,新建17个支线机场和10个海港。

  今年5月,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俄远东哈巴罗夫斯克召开的边境合作会议上对远东各州的地方官员说:“必须更加积极地吸引中国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投资。”

  他表示,中国不仅是俄罗斯工业产品的大市场,同时还拥有大量的金融资源可以投资到俄罗斯经济当中。在这方面俄罗斯应当确立与中国合作的优先方向。

  在熟悉俄罗斯政局的人看来,梅德韦杰夫对中国非常有兴趣。普京第二任期间“向东”转的外交努力,背后就有时任总统办公厅主任、人称“宰相”的梅德韦杰夫的大力推动。

  双方高层的努力终于在上个月普京总理访华期间修成正果。在中俄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中,就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 (2009-2018)》,纲要涉及中俄两国边境地区205个主要合作方案,而且几乎所有方案都与开采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有关。

  然而,中俄两国两个地区间的这个“配对”发展计划公布后,随即在俄罗斯引起热议。 有不少俄罗斯专家担心,俄将可能沦落为中国的原料基地;未来10年中俄合作原则将建立在“以原料换技术”的基础之上。

  标签

  中俄关系俄罗斯经济

  能源之痛

  “几乎所有的合作,俄罗斯都希望占有主动权,甚至是向中国借钱,都要中国按照俄罗斯的要求给钱。”

  就在俄罗斯似有重新兴起“中国威胁论”之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在为中俄之间签署的另一份重要协议――《关于天然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而担忧。石油和天然气谈判一直是中俄之间最重要的经贸合作。

  中俄天然气合作一波三折。早在2006年,中俄就签署了年输送量达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进口协议,但因双方在价格上存在“巨大分歧”,一直未有实质进展。今年6月,俄天然气工业公司还表示,由于价格上的分歧将无限期推迟建造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计划。

  据知情人士解读,这种“外交热而经贸冷”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俄罗斯在包括能源等所有有关俄罗斯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一贯的强势和不妥协作风。

  “几乎所有的合作,俄罗斯都希望占有主动权,甚至是向中国借钱,都要中国按照俄罗斯的要求给钱。即使这样,他们甚至都还不信守自己的承诺。”一位拒绝透露姓名的中俄问题专家说。

  俄方的这种作风在中俄石油交易以及谈了十几年的中俄石油管道的谈判中早已略见一斑。

  2004年,当时在俄罗斯石油市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国有俄罗斯石油公司,以几十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已经锒铛入狱的俄罗斯首富、石油大亨霍多尔科夫斯基领导的尤科斯石油公司的最大资产,一跃成为俄罗斯的石油巨头。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笔收购资金主要来自中国。因为就在收购的几乎同一时间,中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签订了一项长期合作协议。合同规定,中国向俄罗斯一次性提供60亿美元贷款,作为交换,俄罗斯将在 2004-2010年期间,向中国提供总共4840万吨石油。这也是中俄之间第一次的“石油换贷款”计划。

  然而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直到现在,俄方都以各种理由推迟正常的还款业务。

  今年2月17日,中俄双方在历经了十多年的曲折谈判后,终于签署了所谓的“世纪合同”――中方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为期20年的250亿美元贷款(这是俄历史上获得的数额最大的贷款之一),而中国将获得20年内每年进口1500万吨俄石油的保障。

  直到现在,双方对这项“贷款换石油”的世纪合同细节都讳莫如深。但可以确定的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在协议签署回到莫斯科后,与政府官员高调庆祝贷款是按照俄罗斯的条件取得成功。

  另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这次250亿美元合作协议的关键障碍仍未消除。一、输油管道何时建成仍不确定;二、每年的供油量不确定,该协议所签订的1500万吨/年的供油量只是意向性的;三、仍要进行价格谈判。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所俄罗斯问题专家姜毅曾经表示,中俄签订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仅仅是中俄石油谈判的一个润滑剂,未来俄对华出口的石油供应的价格谈判必将“艰苦而漫长”。

  上月普京访华后,独立民间智库安邦咨询公司在《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中国何苦乞求俄罗斯?》。文章指出,中国在现有的能源消费中,对俄罗斯并无太强的依赖,2006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500万吨,算上近几年的增量,在中国2亿吨的石油进口量中,还占不到10%的份额。再以天然气为例,在中国每年消耗的8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中,只有40亿立方米源自进口。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天然气中国是等得起的”。

  文章呼吁,中国只有在国际能源战略布局中,“不把俄罗斯太当回事”,反而能从俄罗斯获得更大的能源支持与合作。

  这个建议也得到了石涛的认可。他认为在与俄罗斯的交往中,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学习日本人对俄罗斯的“强势外交”:“你想卖石油给我?你自己来。”

  融合之难

  远东距离东北比莫斯科更近,但双方的心却又难以接近。

  “冷啊。”问起对俄罗斯人印象的时候,绥芬河市三峡经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世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在中国都一个桌子吃的饭喝的酒,结果等下次我们再去的时候,他们看见我们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像根本不认识一样。”他说。

  俄罗斯人“不讲感情”,这让特讲感情的东北人极其不适应。友谊木业的刘喜照对我们说,远东地区的林区,“很多中国人是去了第一次就再也不想去第二次。”

  然而,相比起俄罗斯人的“冷漠”,更让中国人不能适应的是俄罗斯的警察。

  三峡和友谊木业都在远东设立了合资的原木采伐和加工厂。他们介绍说,远东地区的警察“事事都管”,三天两头就来查,来了敲诈勒索。所以中国人办的企业大都要留个后门,等警察一来,就从后门逃走,有的逃到山上,有的则被迫躲进池塘。

  “在远东办企业,就跟做贼似的!”李世民愤愤地说。“极其没有信用”,是另一个中国人对俄罗斯人的普遍看法。

  友谊木业集团曾经和俄罗斯一家原木供应商签订了一个10年的木材加工合作合同,中方提供人、钱、技术和设备,而俄方就是提供原木。哪知两年后,等俄罗斯商人把中国的这一套玩法都学到手后,就想办法把中方合作伙伴挤走了,“反正他知道那些设备你也带不走。”刘喜照无奈地说。

  而出了问题之后,中国商人很少有人会通过当地的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且很多人根本就不太了解当地的法律。中国商人的态度通常是“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走”。

  系统性腐败,则是中国商人在远东需要共同克服的一大难题。三峡木业在摸索了几年后,才找到双方合作之门。“看着是跟一家企业谈生意,其实都是跟这个企业之外的某个人谈,这个人可能是警察,也可能是官员。他们通常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或保护人。”李世民介绍说。

  而俄罗斯人缺乏信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位于中俄边境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互市贸易区”。这是2002年,中俄两国政府经过外交换文确认的第一个全封闭式贸易区。

  按照计划,这个全封闭式贸易区位于中俄边界线两侧,建成后两国公民可持有效证件免办签证,自由出入,集商品批发、零售、展销、仓储、运输、进出口加工、信息咨询、旅游度假、餐饮服务、文化交流、金融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然而,等中国这边大兴土木,兴建了包括国际商展中心、休闲度假村、歌剧院、俄罗斯风情街、五星级宾馆等一系列设施,号称投资百亿,而迄今为止,俄罗斯那边只建了一座教堂!

  然而,对于那些讲得一口地道的俄语、对俄罗斯社会和文化有很深了解的中国人来说,中国人对俄罗斯人存在极大的误解。“说俄罗斯人不讲感情?!”石涛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在莫斯科生活了17年的石涛今年刚回国。他之前在俄罗斯开公司,雇佣的俄罗斯员工多达27人。在莫斯科的时候,每个周末他们都被俄罗斯朋友们请去别墅吃饭,从来没有一个周末空闲过。

  有一次,当石涛带着国内的朋友直接把车开到国家杜马时,他的好朋友――国家杜马的一位高级官员立刻出门,热情地和他的朋友们握手寒暄。“说实在的,做生意我吃过中国人的亏,但从没吃过俄罗斯人的亏。”石涛说。在最初和中国人交往吃过亏后,石涛在莫斯科就只和俄罗斯人来往,他的朋友很多都是莫斯科政界和商界的精英。

  长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王金铃也认为俄罗斯人“重感情重友谊”,很容易交朋友。上世纪90年代,王在俄罗斯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

  石和王素未谋面,但他们都认为,和俄罗斯人交往甚至比和中国人交往要“简单”,因为没那么多心眼。

  之所以石涛王金铃对俄罗斯人的感觉与绥芬河的木企老板们大相径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都能说非常地道的俄语。熟悉俄语,也就意味着熟悉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有意思的是,他们甚至连长相都“俄罗斯化”了。石在俄罗斯常常被警察认为是本地人,而王则笑称连自己的身材都是“俄罗斯人的”,如果光听她说俄语,连长期驻俄的外交官都分不出她是中国人还是俄罗斯人。

  在石涛看来,俄罗斯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聪明,甚至可以说狡猾。“中国人是小聪明,俄罗斯人是大聪明。”中国人耍小聪明,于是在海外都是自己人跟自己人斗,内耗不断,不惜牺牲自己人的利益,而俄罗斯的普通老百姓平时“老实,没心眼,民风好”,然而遇到大事情,绝对是誓死捍卫国家和本民族的利益,“特别爱国”。

  今年6月份,当莫斯科突然无限期关闭了位于莫斯科东区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也是华商最大的市场后,有中国商人找到石涛的一位俄罗斯朋友,他在其他市场有摊位出租。中国人提出月租金翻倍,从一个月2000 元涨到4000元,前提是让现在的中国租户立马搬走。俄罗斯人照做了。然后又来了一中国人,提出同样的要求,月租金翻番到8000元,俄罗斯人又照做了。接着又来了一中国人,把月租金提高到2万,前提是把前一个中国租户赶走。短短数月之内,中国人自己哄抬租金,自己人害自己人,这让那个俄罗斯业主“很不理解”。

  三峡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两三年前在远东采购林木的过程中,曾发生过群体械斗事件,结果有的人腿被打断,有的人肋骨被打断,场面非常惨烈。

  事故的起因是当时国内木材市场极好,想来采购原木的中国人很多,僧多粥少的时候,一个由中国人组织的、有俄罗斯人参与的黑社会团体就形成了。他们控制了采购渠道,不让外人加入,即使加入,也会被要求给予分红。三峡经贸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与这个黑社会的一个成员发生口角,于是,有员工遭到该黑社会雇用的俄罗斯人暴打。“报警或找使领馆都没用,只能靠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该公司总经理李世民说。三峡公司于是组织了一批能打的员工,以牙还牙。自那之后,黑社会就再没有找过公司的麻烦。“说俄罗斯市场乱,不全是俄罗斯人的问题,很多时候是中国人自己不规矩。”长期参与中俄边贸管理的李恩泰总结说。

  市场之乱

  “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上的乱象……的责任首先在于政府人士:‘保护’它们的警察局、收取贿赂的移民局,还有对所有这一切熟视无睹的卫生和消防部门,因为所有人的利益都在里面。”

  今年6月29日,莫斯科当局以该市场查获走私货物和违反卫生、消防安全为由,突然无限期关闭了位于莫斯科东区的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该市场经营服装鞋帽等日用品批发,以商品和资金流量而言是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市场。在这里经营谋生的主要是中国人、越南人和中亚人。

  据估计,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有七八万名华商,而这次货物和资金遭扣押的华商大约有3万名,涉及货款50亿美元,集装箱2万个。

  所谓“走私”货物,这是俄罗斯长期存在的所谓“灰色清关”带来的结果,即与俄罗斯海关等机构结为利益共同体的一些中介机构操纵和垄断着进口的报关程序,其他国家商人如果想出口俄罗斯,要么是走正常报关程序而不得,要么是图灰色清关的费用更低,而付出的代价就是没有正式的报关单据,一旦被查出,即为走私。灰色清关是俄罗斯的体制顽疾,与本国猖狂的官员腐败息息相关。

  事情发生后,俄罗斯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根纳季・古德科夫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称,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违法责任在于当局。“这个市场应该关闭,但是本应该提前通知关闭日期,以便人们能够做好准备。”古德科夫说。“类似的市场是官员们的摇钱树和生意,而且不仅是低层次官员,还有相当高级别的官员。” 古德科夫说,“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上的乱象……的责任不在于商贩,也不在于市场的所有者,而首先在于政府人士:‘保护’它们的警察局、收取贿赂的移民局,还有对所有这一切熟视无睹的卫生和消防部门,因为所有人的利益都在里面。”

  中国商人总是抱怨俄罗斯的政策随意,没有任何预见性。比如俄罗斯说要关闭这个市场已经说了很多年了,谁也不曾想,突然一夜就关闭了,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很多华商的货和钱都没有拿出,以致倾家荡产。之后华商又互相传言,俄罗斯政府接下来要查远东地区的类似市场,提醒大家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而,到现在为止,这仍然只是个传闻,就像此前无数次传闻要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而落空了无数次一样。

  海关关税对俄罗斯整体经济举足轻重。2008年俄罗斯海关税收总额为4.7万亿卢布,占俄罗斯预算收入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今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1-7月俄海关税收同比下降近40%,这让俄罗斯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

  灰色清关导致俄罗斯关税和财政收入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力量,俄决策层一直想解决这个毒瘤。这次借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下手,除了经济原因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俄政坛内部派别之争,但不管怎样,中俄双方已经试图从制度上解决这个一直制约两国经贸发展的瓶颈。

  从这次突然关闭切尔基佐夫斯基市场看,很多华商解读为“俄罗斯打击灰色清关是要动真格了”。

  在此次普京访华期间,中俄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

  而对很多中国商人来说,也一直希望能走“白色通关”,以保证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中央政府层面的合作,一直处于中俄边贸前沿的绥芬河市政府更是推出一个以信息化手段打击灰色清关的尝试。

  负责建设和营运这个“中俄电子商务平台”的是今年2月成立的绥芬河亿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资金全部来自政府投资。该公司首席运营官李磊告诉记者,中俄电子商务平台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网上交易实现中俄进出口贸易,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在网上完成报关和通关,据说最快可在24小时之内办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把中俄进出口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政府机构,包括双边的海关等部门的部分功能,全部放在这个平台上。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但联想到俄罗斯政府的行为方式,这同样也是一个有难度的挑战。

  汉语热:希望在年轻一代

  “现在在俄罗斯,谁会汉语,谁就是香饽饽。”

  “你们教俄语的就自生自灭吧。”在一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一位老专家这样对俄语老师们说,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刻在俄语教授王金玲的心里。

  苏联解体后,随着俄罗斯经济的不景气,社会政局的动荡,俄语式微。到本世纪初的时候,全国的俄语老师总共才两三千人。有不少地方的俄语老师因为没学生,纷纷转行。

  而王一直在默默地坚持,“就是因为喜欢”。她没有白等。2004年以后,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学俄语的人开始递增。2006年-2007年,中俄两国实施了前所未有的俄罗斯与中国国家年项目。2009年-2010年,两国又举办“中国俄语年”和“俄罗斯汉语年”活动,旨在增强两国人民对彼此语言、文化、历史和传统不断增长的兴趣。

  作为“中国俄语年”的一部分,俄方在中国东北三省选择5所大学建立俄语基地,俄方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并免费为俄语基地提供系列的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后续的一系列文化资料,包括文学和艺术,以促进文化、学术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今年5月,长春大学被选为5个俄语基地之一,教学点就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语言障碍制约了中俄之间的技术合作。”王金玲说,“中国这边既懂语言又懂技术的人少之又少。”这样的人才集中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那个时代中苏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也令许多人难忘。

  如果说中国这边是恢复学习俄语的热情,那俄罗斯倒可以说兴起了一股“汉语热”。“以前俄罗斯学生一说出国,首先想到的是西方国家,而现在一说出国,哪都不去,就去中国。”王金玲告诉记者,“现在在俄罗斯,谁会汉语,谁就是香饽饽。”

  她领导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每年都有一百多名俄罗斯学生来这里学习汉语,尤其是像暑假这样的短期培训。

  来中国学习汉语,每个月连学费吃住一起大概要花费人民币1万多元,但俄罗斯的家长们非常支持孩子们来中国学习汉语。很多家长们只要手中有了1万元(俄罗斯人没有存钱习惯),就送孩子来中国学汉语,有的甚至只要有了一张机票钱就让孩子飞过来了,“非常渴望”。

  每次短期培训一结束,俄罗斯孩子们全都是痛哭流涕,不愿意走,不少人很快就又回来了。

  不仅是民间,官方也开始重视培养汉语人才。王金玲注意到,10月份俄罗斯总理普京访华,为他做汉语同传的就是一名俄罗斯人。在她的印象中,在这样的外交场合,这是第一次由俄罗斯人而不是中国人为俄方官员做汉语同传。

  20岁的大二学生、俄罗斯姑娘Darya就是在长春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参加了暑假的短期培训不到2个月,再次来到长春学习汉语的。“我觉得在这里学一个月相当于在俄罗斯学一年。”她说。

  没来中国前,Darya对中国的印象几乎全来自成龙的电影,觉得中国的街道很窄很旧,很落后。等她一到长春,发现和想象中完全不同:晚上很繁华,到处都亮着灯;人很多,高楼也多;商店里的物品很丰富,衣服的颜色很鲜艳也很便宜,这说明“中国人过得很好很幸福”。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国人很友善,晚上逛街从来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Darya来自西伯利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俄罗斯继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后的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她对中国印象的反面几乎就是那座城市的特点。

  记者随机接触的多位俄罗斯学生,都认同Darya对中国的观感。对他们来说,学好了汉语,就意味着有一份好的工作,而且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喜欢中国。“我找不到批评中国的理由。”22岁的俄罗斯姑娘Elena说。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5万公里高速将大换名 形式拼音加数字(视频)
下一篇:胡润榜又一位中国富豪倒下了 涉及70亿元工程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环球军事] 中俄美均有强反卫星能力 保卫各太空·[环球军事] 美称军方充分利用隐形战机可同时打败
·[环球军事] 柬埔寨军队举盛大阅兵 中俄造武器唱·[国际] 普京访华准备谈啥?中俄能源合作是重
·[财经证券] 中东六国与中俄日巴法密谋抛弃美元 ·[国际] 美国发布国家情报战略 中俄伊朝四国
·[国际] 普京批准中俄边境开赌场 主要面向中·[国际] 俄媒称成本过高 中俄阿尔泰天然气管
·[大陆] 中俄援助韩国火箭或双重标准令朝鲜当·[环球军事] 美国之音:解放军军事实力尚有限 中俄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哪些超级科技掌握在中国人手里?令全球眼红(组图)
哪些超级科技掌握在中国人
《情深深雨濛濛》演员现状:三位主演已去世(组图)
《情深深雨濛濛》演员现状
远比大片凶猛 92年云南平远街缉毒枪战纪实(组图)
远比大片凶猛 92年云南平
探访莫斯科情色博物馆 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戒(图)
探访莫斯科情色博物馆 琳
蒋家第三代悲剧:三人不治身亡 一人仕途受挫(图)
蒋家第三代悲剧:三人不治
英国52岁辣妈会保养 与儿子出行被误认情侣(组图)
英国52岁辣妈会保养 与儿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困老人的最后两年(组图)
这辈子算是白活了?农村贫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魂魄的波霸美女(组图)
波涛汹涌!街拍:事业线摄人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