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南方周末:制约精英溃败 中国精英阶层困境和拯救

www.sinonet.org 2012-02-06  南方周末  [复制链接]  字体:

  “我绝不相信,一个迫使女仆给他端尿壶的人会真诚地抱有基督教的、哲学的和人道的信念。”

  精英阶层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凭借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发展起来的经济精英,与依靠垄断和权力致富的经济精英,就有难以避免的冲突。政治精英中,也会因不同的政治主张产生分歧。

  精英阶层最近日子有点难过。2011年9月17日,美国“宪法日”,发生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并逐步蔓延至全美甚至全世界。表面看,是民众对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扩大、政府纵容金融寡头的不满,但在更深层次,是民众对精英阶层贪婪、冷酷的愤怒。国内,少数精英也在屡屡挑战民众忍耐的极限。虽然民众与精英阶层还没有发生类似美国这样的公开对抗,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精英阶层与民众的矛盾比美国小。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最能引起共鸣的“主旋律”,就是网民对精英阶层的嘲弄、讽刺、质疑和鞭挞。尽管精英阶层的经济社会地位依然巩固,但不可否认,精英阶层正在陷入困境,精英阶层的拯救也变得更加紧迫。

  他们是谁:精英本不是骂人话

  本文所说的精英阶层,并非阶级意义上的划分。总体而言,是指那些掌握和控制着社会主要的财富、权力,并在主流社会享有较高声望的人群。无论在“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还是“纺锤型”(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精英阶层都处于整个社会的顶端。

  在目前的中国,狭义的精英阶层主要包括掌握实际权力的官员、国企高管和资产丰厚的私营企业主等新富阶层、有很强社会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广义的精英阶层也包括一部分位置靠上的中产阶级。

  对中国现有精英阶层的数量很难准确统计,但通过一些数据也可以看出其大致规模。政府公务员加上从事党政工作的事业编制人员,数量有一千多万,当然,普通公务员还不能算精英,仅仅那些掌握着一定权力的官员才能进入精英阶层。据美林发布的报告,2010年中国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富裕人士53.5万人,财富总额达到2.66万亿美元,占当年中国GDP的比重超过40%。据估计,中国各行各业的知识分子全部加在一起超过4200万,当然其中真正拥有很强社会影响力的并不太多。综合判断,狭义的精英数量不到一千万人,占整个人口的比重低于1%;广义的精英数量应该有数千万人,但占整个人口的比重不超过5%。

  尽管精英总量不大,但从古今中外的情况看,精英主导都是普遍现象。在古代,不论是柏拉图期盼的“哲人王”治国,还是孔夫子倡导的“君子”主导,本质都是希望由优秀的人来主导社会发展。在近现代,美国的参议院、英国的上议院都是传统精英行使权力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中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其体现的基本思想也是应该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共产党员精英来主导中国的发展。

  一般而言,社会很难做到绝对扁平化,社会分层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意味着社会中总会有一部分人相对处于上层。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发挥精英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则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当大众在狂热中将各类精英扫落马下后,社会持续动荡,最后受损的不仅是精英阶层,也包括普罗大众。

  对整个社会来说,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精英主导的问题,而是需要判断现有的精英是否真正具有精英的品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精英来主导社会。

  当然,精英只是对现有身份的一种描述,但精英和精英品质并不完全同一。许多现有的精英不一定具有精英的品质,而具有精英品质的人不一定能够进入到精英阶层。任何社会都无法保证所有具备精英品质的人进入到精英阶层,但如果一个社会的权力、财富和话语权大量掌握在不具精英品质的人手中,整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不能很好地吐故纳新,社会就很难持续健康发展。如果精英与精英品质的背离普遍化,长期化,精英阶层的衰败就将加剧,精英阶层也难免陷入困境。

  六十年来,他们干过什么

  过去两千多年,皇族和士大夫一直是中国精英阶层的主体。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中国社会陷入动荡不安,虽然精英频出,但并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精英阶层主导社会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精英作为一个群体逐步浮出水面并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积极作用,并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始于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终止于1957年的“反右”运动。在此期间,各类精英迅速汇聚到社会主义的大旗下。掌握新政权的政治精英理想信念坚定,总体比较清廉;建国前的经济精英虽然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也有不少经济精英主动放弃自己的经济利益,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知识精英对新生的社会主义中国表示了高度认同,胡风所言的“时间开始了”体现的就是知识精英对新政权的热切期盼。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民众和精英阶层的认识高度契合,一个受到民众高度认同的精英阶层开始出现,在建国初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阶段从1957年到1978年,大约二十年的时间。在毛泽东反精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精英阶层遭受沉重打击。为否定精英主导的格局,毛泽东甚至喊出了“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这样最具“草根”精神的口号。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分子被看作“臭老九”;政治精英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连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也被打倒以致含冤而死;至于本来就相对弱势的经济精英更是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在此期间,虽然毛泽东非常希望“革命新人”填补旧精英们被打倒后的空白,但一直没有成功。可以说,精英主导的缺失是中国二十年陷入混乱的重要原因。

  第三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特别是1980年代,精英阶层开始重新崭露头角。这一阶段的主旋律是以反思“文革”为起点的思想解放运动。在物质资料相对贫乏的背景下,整个社会对思想文化投入了高度热情。作为精英阶层最大亮点的知识精英和一些有抱负的政治精英,主动担负起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的责任,主动担负起探索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他们的努力为改革开放后整个中国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石。虽然由于时间短暂,这批精英阶层对社会的影响没有持续下去,但是其埋下的思想种子仍然随时在寻找机会萌芽。

  第四阶段肇始于1992年。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社会各阶层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物质财富的创造上。追求正当的物质利益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勇于创新、勇于开拓的经济精英,一批顺应时代潮流、引领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政治精英,一批为经济改革鼓与呼、推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知识精英。他们的努力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相伴随,也有一些政治精英通过权力资本化积累了大量财富;还有一些经济精英借助滥用的公权力迅速实现了资本的扩张;而受价值虚无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知识精英也开始陷入失语的状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社会出现了大分化、大变革,精英阶层因此全面进入公众视野,精英阶层的困境也开始出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上一篇:六成网友称出境生育系个人自由 呼吁内地提高福利
下一篇:毛新宇少将著书披露:伯父毛岸英从小由康生带大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数码科技] 人民搜索无收入居然赚上千万 IT精英·[明星娱乐] 冯小刚称听到精英两字就恶心 完全是
·[财经证券] 6成富豪考虑移民背后严重的精英流失 ·[财经证券] 中产精英已成移民主力军 拼爹拼妈不
·[大陆] 精英退出加剧中国社会空心化风险·[大陆] 中国海外人才流失近80万 知识精英流
·[社会万象] 华人掀起回国相亲热 高学历精英回国·[环球军事] 鲜为人知 美国清一色精英女兵深入阿
·[国际] 揭秘朝鲜精英与平民的真实差距 令人·[大陆] 河南省约100万人移民海外 其中多系社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马航机长疑与恐怖分子同校 副机长是高官之子(图)
马航机长疑与恐怖分子同校
车便宜且没过路费?看看真实美国到底什么样(组图)
车便宜且没过路费?看看真
售楼小姐灰色生活揭秘:生活压力下牺牲色相(组图)
售楼小姐灰色生活揭秘:生
揭新中国史上首次枪决高干子弟 邓小平叫好(组图)
揭新中国史上首次枪决高干
唐驳虎:马来西亚总理实际已公布飞机的下落(组图)
唐驳虎:马来西亚总理实际
盘点曾吻过宋祖英的男人们 官员强搂被免职(组图)
盘点曾吻过宋祖英的男人们
3.15盘点全球十大最坑爹旅游地 极枯燥乏味(组图)
3.15盘点全球十大最坑爹旅
金发美女出任克里米亚新总检察长 萌翻网友(组图)
金发美女出任克里米亚新总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4 加拿大华人网 SinoNet.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