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大陆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原卫生部长高强吐槽:好药不报销 关门批药易腐败

www.sinonet.org 2014-12-28   人民网  [复制链接]  字体:

  在第七届健康中国论坛上,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忍不住吐槽,很多吐槽点让人感到意外。

  本届“健康论坛”的主题是“医药健康产业融合与新生”,高强理解,所谓融合与新生,就是力求将健康领域中有关的部门、行业、人群、利益、矛盾、观点等等融合在一起,把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融合在一起,难度确实很大。

  吐槽医疗投入:国家投那么多钱,怎么老百姓就没感觉

  不久前媒体发表一个医改蓝皮书叫《中国医药体制改革报告》,它指出,2009年—2013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是30682亿,2014年财政的预算安排的卫生支出10071亿。2003年我刚到卫生部的时候,全国的财政卫生经费只有778亿,11年增长到10000多亿。

  但是给人感觉是,政府的投入并没有有效的减轻居民个人的负担。政府的投入钱哪儿去的?有人说是被浪费了,流到了医院、药房、制药企业和医生的手里,人民群众并没有直接的受益。

  问题在于政府的投入中,很少用于改革公立医院不合理的创收机制。近几年虽然有的医院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医院收入减少了,但这部分需要弥补的,政府也没有相应的增加补助,而是通过调整医药服务收费标准增加收入而弥补,这种机制怎么能够有效的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呢?

  可以想像,在公立医院仍然实行自收自支的创收机制的情况下,如果政府拨款只用于改善医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购买大型设备,其结果只能是进一步增强医院的创收能力和水平,很可能进一步加重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

  吐槽医院创收:只给你买设备,不给你发工资

  对于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利益融合我们讲了多少年,一直强调公立医院要保持公益性,不要和群众争利,但是收效甚微,关键就在于我们的医院到现在还是一种公里创收的机制。政府对医务人员的工资基本上是一分钱没有的,完全靠医疗服务卖药去挣钱的方式,挣得多发的多、挣得少发的少,这种机制是鼓励医务人员去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导致了医疗费用负担的加重,这种机制始终难以解决。

  我们有些部门坚持的原则是办事不养人,我可以给你钱买设备、建房子,但是我们不能保证你工资,你去服务创收发工资,这种机制是把我们的医务人员推到了群众利益的对立面,这是导致医患冲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既伤害了群众利益,也伤害了我们医务人员尊严和白衣战士的形象。

  吐槽慢病防控:病人越来越多,只会等病人上门

  2003年非典使我们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于是国家投入巨额的资金加强了基本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所以现在应对各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的能力明显的增强,但我们在预防各种常见病、多发病、老年病、慢性病等方面,能力依然相当的薄弱。

  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肾病、肝病等严重疾病仍然在威胁着人民的健康。2006年我在卫生部有一个调查,当年全国到各类医疗机构去就诊的人数是28亿人次,去年超过了60亿人次,这说明我们一些严重疾病的控制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过去叫“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说明预防疾病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真正把这个正确的健康理念落实到工作中还有非常长的工作要做。

  我们现在卫生控制体系预防控制和疾病治疗是分离的,我们的疾病控制人员大多是应付传染病的传播,而对慢性病、常见病的传播是否没有太多有效的手段。我们的医生大多数是坐诊看病,等病人上门,很少深入到社区、家庭去调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这方面我们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如何实现防治结合,不仅需要卫生系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学术机构、广大媒体以及亿万民众的积极参与,形成一种社会合力,共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吐槽医保报销:越是进口的疗效好药,越不报销

  我们的医保机构对于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非常薄弱,还对居民的健康权益却设置了种种的限制,比方说我们都是参加医保的,大家在看病报销医药费的时候都有一个目录,这个目录内的是可以报销一部分的,但是还有相当多的药品和服务是在目录外的,是全部不报销的。越是贵重的药、越是进口的药物、越是一些疗效好的药,都不报销。

  现在问题在于,我们的医保部门只监管报销的费用,对群众自费的费用没有人管。如果我们的公立医院为了创收,就引导老百姓多服用自费的药品和服务,群众的负担怎么会减轻呢?

  我不赞成我们的费用报销体系是采取一部分报销、一部分不报销的双轨制,凡是与治病救人有关的费用和服务都应该纳入到报销的范围。

  吐槽药物审批:几个人关着门批药,能不腐败嘛!

  现在的医药秩序非常混乱,不仅是大家都为了经济利益,都为了利润而争夺市场,更严重的是过去几年我们政府的部门在药品的审批和药价的核定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我们全国也就七八千种药,但是批出来的药号大概18万、19万差不多,一个品种的药有几十个号,而且批出的价格不一样,同样的药品相差十几倍,这就导致了同药多名、同药多价,难免不产生腐败。

  药品是一个特殊商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第一、事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人命关天;第二、患者使用药品是在医生指导下的被动消费,难以主动选择;第三,药价的高低和疗效并非成正比,花钱多未必疗效好。和别的消费不一样,到饭店吃饭,花一千块肯定吃的比花一百块的好,但是吃药花的钱很多,但是疗效不一定好。所以这种特殊性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对群众的合理用药给予高度的保护,就需要我们的政府对药品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监管措施,而不是放任。

  监管要价审批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出在审批制度本身,而是出在审批环节的不公开、不透明,只有少数人秘密审批,这不是制度问题,这是操作的问题。

  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药品基本都是政府监管,没有放开。前几天一个法国朋友来跟我介绍,他们法国的全部药品都是政府监管,政府核定,但是不是一个部门,有卫生、财政部、经济部、保障部,几个部门联合组织一个药价委员会,联合审批、定期公布,这能出什么腐败问题?

  吐槽健康产业:

  健康产业盖房子,不是做房地产

  健康产业领域广泛,既包括社会办医,也包括养生、养老、健身、文化娱乐等领域,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的健康需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逐步实施,切忌一哄而起,构成浪费。不能是社会自发的谁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应该由当地政府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或者依据健康规划有效的、有步骤的去实施发展问题。

  现在各地发展健康产业有一个很明显的动向,就是房地产企业的积极性非常高,我们千万不要把我们健康的一些设施变成房地产的问题。

  医疗服务的保障是质量,而质量的保证是人才。可以投资盖很多医院、建很多病房,问题是我们的人才从哪里来。有人说可以从公立医院去招聘人才,这个话不错,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从全国的角度整体考虑,利用社会资本短期内可以盖很多大型的医院或者医疗城,但是培养不出相应的合格的优质的医疗人才,包括我们现在的一些公立医院,靠贷款盲目的扩建、改建也出现了一些优质人才不足的问题,这种情况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net.org/



上一篇:江西病死猪流入7省市 肉贩: 搞定公安没事(组图)
下一篇:回顾2014:习近平治国理政干成的“十件大事”(图)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大陆] 专家回应自来水含抗生素:喝十万年等·[社会万象] 男子代购国外低价抗癌药被诉 300余病
·[数码科技] 管什么医嘱不医嘱 中国人为何就这么·[环球军事] 火箭兵掂出少4.5克火药 挽回几十亿元
·[加国] 合法药用大麻场味道浓烈 邻近商铺受·[国际] 美国学生向女老师水杯投壮阳药 报复
·[社会万象] 男子为延续香火给妻子下迷药找男同事·[加国] 卫生部提醒:圣诞节父母给孩子买玩具
·[加国] 卫生部提醒消费者:警惕玩具小部件钮·[社会万象] 广东男子开车载200斤炸药炸前妻一家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营养丰富也有害!盘点绝不能多吃的日常食物(组图)
营养丰富也有害!盘点绝不
实拍镜泊湖冬捕震撼场面 热气腾腾满地是鱼(组图)
实拍镜泊湖冬捕震撼场面
揭密:历史上真实杨子荣最终结局 遗照曝光(组图)
揭密:历史上真实杨子荣最
令计划在儿子遇车祸身亡后第二天照常参会(组图)
令计划在儿子遇车祸身亡后
解放军高官新疆剿匪被杀虐尸 残忍挖眼割肉(组图)
解放军高官新疆剿匪被杀虐
战火再起的缅北果敢成中国人的享乐天堂(组图)
战火再起的缅北果敢成中国
跟拍日本家庭主妇的一天 真是个贤惠好女子(组图)
跟拍日本家庭主妇的一天
林彪准儿媳揭秘“选妃”内幕 现已定居美国(组图)
林彪准儿媳揭秘“选妃”内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4 加拿大华人网 SinoNet.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