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新 闻 加国 | 大陆 | 港台 | 国际 | 财经证券 | 数码科技 | 明星娱乐 | 体育竞技 | 环球军事 | 社会万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新闻排行榜 看新闻请收藏本站网址 进入论坛 头条一览

别把自己卖了 网友分析中国房价必降的40条理由

www.sinoca.com 2011-04-22  房产网  [复制链接]  字体:


  36、 买卖来回需要几个月,流动性差致房市于死地。驳“等待跌势明朗再卖不迟。”的错误观点。

  在股市,今下午买明上午可卖,随时都有短炒者接手,100万元的股票要卖出时,一按卖出键几秒钟后款就到帐了。一套房可能1年还卖不出去,一买一卖的交易期需要几个月,买者给2万元定金,第29天他发现房价已下跌了3万,因为他那2万已跌没了,大跌后还要阴跌三五年,就不会接下还要跌几十万元的“高位掉下来的飞刀”。房市没有快速的出局机会,一旦关门打狗,就像“下行的电梯”的铁门,“喀嚓”一声关上后谁也无法出逃。面对这一结局,许多人在高位就会恐慌,就会争先恐后地杀低抢跑道卖出,从而引发大跌,推动大跌。

  37、 债台高筑,资金链将绷断,开发商的唯一的活路是大降房价。驳“我国盖房永远好赚,开发商不急着卖。”的错误观点。

  地球不会永远存在,世事没有永远顺利,开发商也不会永远牛气,看各国的房价就知道了。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一叶知秋。欧美房市一路下跌,我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房地产是资金密集性产业。许多地产公司的负债率在70%以上,乃至空手套白狼,很容易产生资金链断裂的危机。据统计,上市房企的2010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366亿元。高负债率、低现金流使开发商急得像热锅烤蚂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钱水向东流。前些年,不少开发商自有资金不多,靠“红包”获得土地,通过抵押土地获得银行贷款去缴交土地款,开工初期就预售取得卖房款,拖欠建筑公司和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企业的资金。如今一看势头不好,大家都翻脸不认人了,麻烦就一个接一个来了:土地实行拍卖,有的成本大增。有的囤积的土地5年也开发不完,开发资金的缺口很大,超过2年不开发就会被无偿收回。重征土地闲置税,土地养不起。买者已经不肯买期房,有价无市拖得越久,资金压力也就越大。建筑公司要求开发商按进度支付工程款。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企业要求带现金提货。最头痛的是大力压缩银行对房企的新贷和银行来讨旧债。

  房地产泡泡主要是由银行资金吹起来的。在次贷风波和越南危机的提醒下,中央实行紧缩政策,第1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不得不对房地产减少了资金供给。卖不出房子就会导致银行贷款超期,银行不良贷款超标就会导致分行长下台,所以分行长就急死了!不降价就按照抵押收房去拍卖,那样损失更大。开发商不敢得罪“钱老爷”,所以不得不降价。

  正常的融资渠道被封闭后,有的开发商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的资金成本非常之高,年利率可达30%。不借肯定死,借了只是死的晚一些而已。所以此路不通。先降价为强,后降价遭殃。不卖跳楼价,就要人跳楼。楼盖好了不赶快卖掉,楼变烂尾楼,人变猪猡!几经劫后余生的万科[简介最新动态]最精灵,表现得最为急切。就像农民在台风到来前要将地里成熟的水稻抢收回家一样,不想死的开发商会争先恐后地降价卖房,拿到现金,以解燃眉之急。

  38、 开发商在吃大亏后,就会知道“拳头收回才能再打出去”和“谁才是真正的上帝”的道理。驳“势单力薄的消费者耗不过财大气粗的开发商”的错误观点。

  开发商的“慢性病”为何很致命?开发商像笨猪。把房市搞得像飞船,总在天上飞着。见顶不跑,在高位死撑着,只上不下,无底可抄,有价无市,下跌缓慢。这对资金密集型行业是很致命的。拖久了,光是利息就亏掉不少,会被各方催债搞得寝食难安。拖久了,变成“慢性病”,熊途漫漫,谁也不知要蘑菇到哪一年。股市庄家就很聪明,把股票搞得像飞机场,飞机有上有下,旅客源源不断地来买票。庄家见顶就逃,往下敢于杀出空间,高卖低买,有底可抄,上上下下,交易旺盛,财源滚滚。

  苛利烂库是开发商太贪的结果。在房价的拔河中只有二种结果:或大家把房价拉下来了,或大家拉输了都走了,没有剥削对像了。房价上涨需要“可爱的刚需”去冲锋,开发商却只顾自己多赚,天天在大量地消灭“可怜的上帝”。其实,房市里没有真正的刚需,买不起时可以先租房,不用睡在街上啊。消费者是 “衣食父母”,开发商却毫无孝心,明目张胆地大掏钱包。被忽悠后。大众终于明白了:王婆卖瓜永远会自卖自夸,理发师永远会说“你现在需要理发”,盖房炒房者永远会说“现在买房的时机最好。”不说房价还能上涨的话,他能卖出去吗?不说房价还能上涨10年的话,你跑在他前面,不就套住他了吗?

  开发商的软肋在哪里?在股市,溜得最早的跑得最快的是大庄家,因为有短炒的机会,来来回回地捣浆糊,可以跑得无影无踪。在房市,因为建设和交易周期长,没有短炒的机会,遇到熊市,开发商跑不了和尚也跑不了庙。这时,需要有人来“救命”,消费者就成了“上帝”。各行各业送给“上帝”的礼物都是“薄利多销”,概莫能外。

  39、 行业内竞争激烈,垄断必然被竞争打破。驳“开发权是垄断的,开发商有价格同盟,不会降价”的错误观点。

  碉堡最容易被内部的人打破。一场开发商互相恐吓、价格竞争、互相吞并、大鱼吃小鱼的大戏已经拉开大幕了。开发商的名嘴王石2010年底发出了拐点论,说连中产阶层都买不起,不调整会受惩罚。开发商的名嘴冯仑2008年2月抛出了卖儿卖女论,说得比断供的炒房者和房奴更可怜。开发商的名嘴潘石屹 2008年3月放出了百日危机论,就像说房地产业地震来临了。因为开发商多如牛毛,个个奸商,人人贪心,因为市场竞争冷酷无情,所以松散的局部的价格联盟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囚徒定律必然导致“互咬”。“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分崩离析是必然的。盖房不是高科技,垄断必然被竞争打破。各大城市政策性住宅的供应量正在加大,有的达到了总供量的40%,商品房的市场的垄断正在被打破。房地产暴利时代,迟早要结束。大势“无可奈何花落去。”

  40、 看日本和香港的房跌情况,知大涨之后必大跌。驳“房价下跌幅度不大”的错误观点。

  1989年,泡沫经济的最高峰,东京帝国广场下面一平方英里土地的价格,居然比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价值还高。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1991年,巨大的地产泡沫自东京开始破裂,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土地和房屋根本卖不出去,陆续竣工的楼房没有住户,空房到处都是。房价狂跌 60%左右,到现在都爬不起来。有人在泡沫经济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

  1997年,香港房价炒到了10万一平米。1998年开始连续下跌6年,下跌65%左右。2003年非典,跌到均价33000。当时,人们的常用词是“一夜赤贫”、“一贫如洗” 和“百万负翁”。以前,香港人也是认为人多地少,房子不可能下跌。现在,他们经历过了1998年的房地产崩溃,亲眼看到身边的人因为炒房子而倾家荡产,所以不愿意再冒险去炒房。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被标普降为负向 美国信用下降举世震惊,警告太迟
下一篇:3个月涨幅逾65% 白银遭遇二十年不遇的大牛市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
·[财经证券] 2011年后房价政府说了算?杨连宁:潘石·[财经证券] 中国控制通胀尚未奏效 美媒:加息或助
·[大陆] 中美殊途同归?房价高孩子少 中国人做·[财经证券] 房价调控不给力 北京千万豪宅一日售
·[财经证券]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3月份70大中城市·[财经证券] 中国二三线城市房价看涨 分析称政府
·[财经证券] 温家宝发话 潘石屹软了:今年房价100%·[市场动态] 多伦多独立平房受追捧 中国热钱推高
·[财经证券] 温家宝:个别城市调控无力 房价过高局·[财经证券] 围剿高房价 中央认为住房问题已影响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贫穷国家美女多 带你探秘亚洲最贫穷的老挝(组图)
贫穷国家美女多 带你探秘
实拍曼谷的堕落生活 小姐古典按摩服务周到(组图)
实拍曼谷的堕落生活 小姐
妻子为上位与校长开房偷情 丈夫看视频崩溃(组图)
妻子为上位与校长开房偷情
河南母猪竟然生下“猴崽” 主人看得心惊肉跳(图)
河南母猪竟然生下“猴崽”
郭伯雄曾摇头叹息:有一两件事跟组织讲不清楚(图)
郭伯雄曾摇头叹息:有一两
全球“最棒”十大城市出炉 第一名就在亚洲(组图)
全球“最棒”十大城市出炉
街拍风情万种的重庆辣妹 身材窈窕令人垂涎(组图)
街拍风情万种的重庆辣妹
揭秘漂在北京的悲催生活:看看开支有多惊人(组图)
揭秘漂在北京的悲催生活:
编辑推荐阅读
本周点击排行
  • 24小时论坛热点
  • 本周论坛热点
  • 本月论坛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