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 - 交友 - 服务 - 收藏 - 设为主页
加拿大华人网
新闻 | 移民 | 留学 | 工作 | 房产 | 汽车 | 理财 | 美食 | 健康 | 交友 | 情感
分类 | 活动 | 黄页 | 便民 | 网址 | 打折 | 旅游 | 视频 | 直播 | 英语 | 文化
论坛 | 时评 | 吹水 | 军事 | 历史
家园 | 加国 | 快乐 | 亲子 | 厨房
移 民 加国概况 | 移民动态 | 投资移民 | 移民政策 | 申请程序 | 登陆指南 | 移民感受 | 移民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移民 > 移民感受

大陆移民来到加拿大 感觉之前在国内都是白活了

时间:2012-05-04  来源:天涯社区  

  今天说点老生常谈的话题:融入。

  相当多的人说过融入这里的主流社会很难,我记得移民体检那位医生就感慨地对我说“融入太难了”,来了这些日子算是有了切身体会,记录如下。当然,每个个体情况都不一样,眼中的世界也不一样。

  有些人觉得:什么主流社会,我作为合法的加拿大公民/居民,我就是主流社会。这个说法只能说有一点点道理。如果华人的传统文化能被这个社会大多数人认可,维多利亚节与中秋节具有同样的法律地位,各个族裔的人由衷地喜爱或至少有兴趣了解中国(或者说中华文明吧),那么才可以说作为中华文化代表的华裔成为了这个社会的主流。不过以我目前的感受(也许将来随着对加拿大了解的深入想法会改变),能够从思想上真正与加拿大本土文化无缝衔接的华人可能大部分都集中在移民第二代以后。

  受语言思维(以及多年世界观改造)的局限,新一代移民可能很难完全被本土文化接纳。那种语感再好也不容易满足自然交流,比如说我吧,工作时正儿八经地说话、下了班打电话骂骂银行客服没有问题。但是每天中午吃饭是个痛苦事,为了不脱离集体,我尽量和几个熟悉的同事坐一块,等他们一开口说话,好了,我经常搞不懂他们在笑啥。纯语言层面的因素在这里并不多,更多是文化层面的,往往是他们一会说这个明星像不像某个同事啊,一会说真想去温哥华啊因为某某冰球队要比赛其中谁谁谁是她的偶像啊,或者两个很默契的同事互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只言片语大家都笑了,这种时候只剩下我坐那傻眼兼傻笑。同事们倒也不错,看我插不上话尴尬,也会主动想点话题来跟我交谈,但往往都是三言两语之后再无后续,彼此的兴趣点相差太远,差不多有太平洋那么远。今天中午实在无话可说,我没话找话问了个自己都觉得十分无聊的问题:三明治和汉堡包有什么区别啊?(后悔,以后宁可闭嘴也不问这种东西了,是哪个无耻的家伙提倡不耻下问的,弄得我误以为提问是美德)。

  登陆超过100天了,为了融入,我不惜纠结于三明治和汉堡包的区别,你说说,这牺牲,这代价,这种无私奉献话题的精神,怎能不让人(除了加拿大人)感动。

  加拿大政府一直鼓励提倡保持多元文化,作为加经济文化中心,多伦多号称世界上最多元文化的城市(这里可能连“之一”都不需要)。和号称“熔炉”的美国不一样,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在我看来没有实现各文化融合,是一种和平共存的状态;如果把美国文化比作熔炉,各种文化就像液体融和混杂然后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颜色,那么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格局就像一面马赛克,不同色块之间彼此接触,但并不渗入。(一转眼写了这么多,当初写论文怎么没这么起劲,看来本人不是没有做学问的潜质,而是有待被发掘)。

  刚下班到家,接着做点流水帐。

  记得刚登陆那几天,看什么都新鲜,久违了的蓝天白云(本人出国前“生活”在一个NASA列为重度污染的地区),空气格外清新,门前屋后,野兔,浣熊,松鼠,各种鸟类,甚至在地铁站停车场这种地方都能看见大群的鸽子;在安大略湖畔见到了成群的天鹅,大雁,而且根本不怕人;阳光透过树冠洒在草坪上,空气透彻度极高,地平线上的白云都看得清清楚楚 ,春天来了,郁金香绽放,美景如画,一度有不真实的感觉。

  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不能闲着,接下来或按部就班或手忙脚乱,改办的事一样样也都办了,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工作。为了找工作,我参加了一个政府办的就业指导培训,学习如何写出符合加拿大规范的简历,如何找工作。这里顺带说一下,加政府在帮助移民适应新社会的方面做得还算不错,有各种项目,包括普通语言培训,专业语言强化,实习机会,国际专业人士资格认证,国际教育背景认证等等,其中不少项目免费。不过这个政府也有些地方比较落后,没有优越性:比如找工作的过程中从来没人向我要档案、户口,就算咱还不是加拿大公民,只是一居民,暂住证总该要求办一个吧,没有,不需要,走遍加拿大都不需要这些证。这让我很苦恼,感觉失去了组织,失去了归属感,感觉脱离了集体,什么时候有时间我打算向这里的电视台电台写封信,呼吁国会立法建立完善的户籍和档案制度,户口分成农业和非农业,非农业里面再分出一个集体户,这样可以有效的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保持稳定良好的社会等级秩序。

  另外,为防止歧视,这里的简历上不要写自己的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婚姻等信息,面试时也不允许涉及此类问题。国内生活多年,填表无数,很多表填完也就把祖宗三代都差不多交代完了。来到这里,这个与他人分享隐私的乐趣算是被剥夺了。

  回到找工作的话题:和别的移民一样,发了大量简历之后,得到电话面试两次,直接面试三次,获得offer一个,也就是现在的工作。

  这个公司比较规范,不是把人一招来就急着把你摆到工作岗位上创造价值。入职第一件事就是培训,这个培训在我参加过的学习中是比较规范的,分成很多模块,让你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公司制度,了解工作流程,掌握工作软件。培训的几位老员工很幽默,互相很配合,一个人在大屏幕上演示,另一个很自然地在电脑前配合操作,感觉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把这个培训工作做好,一点没有那种互相拆台的感觉。其中有两位也是移民,来了多年了,口音仍比较明显,偶尔还犯点小错误(比如I wonder what he did说成I wonder what did he do),词汇量也未见得很大。比如今天中午吃饭,一个本地长大的同时说到了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这个词,我认识,这位培训师却不认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用比较规范准确的语言给新员工培训,因为他很对工作语言很熟悉;而同样的工作现在如果让我去做,却是万万不行的。

  这里要说下语言了,我在国内是学英语的,也就是俗称没有技术的技术移民。在国内工作学习曾经混迹于几所高校,从重点高校到普通二本,普通三本,对国内的教育有不少体会,用两个字概括:假/烂。

  假,不用多说了,例子可以举一万个,从铺天盖地、绝对数量超过科研大国美国、毫无意义的“论文”,到混乱的学位和职称评审制度,无不鲜活地反映着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急功近利)。后人将来写这一段历史,估计会有“虚伪”“造假”此类词汇的。举个例子吧:某位领导,简历上的学历是“博士”,但从来不明确指出是这个博士学位是哪里获得的,难免让人联想到西太大的那些校友。

  烂,(归纳总结太抽象也没劲了,还是举例子吧)。例子一:某英语教授英语博导,论着一堆,“成就”斐然,其英语水平的寒碜程度基本上接近于龌龊无耻,公众场合很少开口说英语,某次博士生论文答辩,该博导担任评审,从无临场发挥、自由提问的意思,从头至尾只把事先准备的问题念了一遍了事。例子二:某外国语学院院长,英语教授,开口就是诸如greet with (多余)each other/go to shopping这样的东西。例子三:某重点高校英语教授、博导,上课基本不说英语,其本人对此的解释是“并无什么东西用汉语表达不了非要用英语表达”。例子四:某重点高校美国文学博导、英语教授,翻译了某畅销书,其中错误(包括非常低级的理解错误)不算“铺天盖地”也是“俯拾皆是”,被网友批评后,其理由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有人要问:堂堂英语教授,其语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会太差吧,这几个例子是否太极端,是个案,不具代表性。我只能说,您外行了,不了解中国特色的职称,水平高的英语教授有,但很少。这个话题太大,不展开了。我想说的是:在这里看到很多其他国家的移民,他们没有很高的教育背景,也并没有很认真的去专门学英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生活,他们开口表达的能力却超过了国内那些过了四六级的技术移民,甚至超过了中国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顺便分享口语学习六字真言:少动脑,多动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的英语教育是否有重大缺陷。导致今天这样一种荒唐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但不可推卸责任的绝对包括那些身居决策高位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如果这些人能够务实一些,正视现状,真正为学生和社会(这里不说什么“祖国”一类虚无缥缈的概念)负责,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今天高等教育既不能开启智慧也无法传递技能的局面。一个教师没上好课,影响的也许是一个班;一个恶劣的教育制度,影响的却可能是整个一代人。制定此类恶劣教育制度的决策者,其破坏力是惊人的,是大规模的,即“大规模杀伤性教育工作者”,英文里叫“teachers of mass destruction”,即TMD.

  这几天加拿大邮政部门(不确定是否叫邮政局,只好含糊点来个“部门”)酝酿要罢工,电子邮箱里收到几封信,大意基本相同:邮局可能要不寄信了,为了避免给您造成不必要的不便,提醒您,本公司的账单该付的还是要付。为了您的方便,请登录本公司网站查看电子账单。资本主义血腥本质暴露无遗。

  以前以为,罢工的流程大约是这样:一群衣着褴撒的工人,摆着大义凌然的表情,坚定地向西装革履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老板讨回那个谁也说不清具体数额的“剩余价值”。来到这里发现,此地的罢工甚为斯文,即踹丫蛮毛说的“文斗”型。以这次邮局罢工来说,要提前72小时通知,这72小时期间,有关利益各方就剩余价值的数额问题继续谈判,谈妥了相安无事,否则大家准点提前下班,完全体现说到做到的契约精神。

  在这么一个法治社会生活,一些(包括本人在内)的热爱自由人士会有一种“没有自由”的感觉。具体表现在条条框框的法律法规太多,感觉处处受限。比如说,你辛辛苦苦加班加点的罢工,好不容易向资本家讨了点剩余价值回来,买了个公寓。你以为自己的房子了,当家作主了,想干嘛就干嘛了。错了,你想在阳台上晾几件衣服,没那么简单,这么重要的、可能影响他人视觉效果的事情需要全体业主开会讨论是否允许,此外,你的窗帘颜色、罢工的工友来了是否能在你家客厅沙发上过夜、能过几夜等等都需要全体业主共同决定。你说这叫什么事,这不就是个大监狱吗?是吗?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纠结:国内大规模学雷锋 是否应效仿“加国雷锋”
下一篇:在加拿大的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昵称: 留空为匿名
相关文章
·[大陆] 被遗弃的家园 记录西部大规模生态移·[移民动态] 废除30万技术移民申请积压旧案 立法
·[加国] 传媒大亨布莱克出狱返加 移民部批准 ·[国际] 澳洲移民部数据显示中国已成澳最大永
·[职场资讯] 加拿大33%雇主拒绝聘用移民 因英语能·[移民动态] 移民部试行新规:枫叶卡将改成邮寄 不
·[移民动态] 移民律师王仁铎:集体诉讼胜率超五成 ·[移民动态] 技术移民积案作废 全球7城市串联抗议
·[移民动态] 移民部废移民旧案急煞车 被指「虚招·[创业故事] 在多伦多买店:移民6年第一次做生意就
进入焦点图片专题
国外真是天堂?看看芝加哥中国城的华人住宅(组图)
国外真是天堂?看看芝加哥
图揭150年前中国人间百态 他们都怎样活着?(组图)
图揭150年前中国人间百态
风流抗日将军的传奇故事 一生拥有40位妻妾(组图)
风流抗日将军的传奇故事
乳沟都堕落了 这年头女人8个不能信的地方(组图)
乳沟都堕落了 这年头女人8
想要全裸的好去处 世界上最性感浪漫的沙滩(组图)
想要全裸的好去处 世界上
巴西,一个盛产美臀的国度:圆润丰满光泽好(组图)
巴西,一个盛产美臀的国度:
抗美援朝 为何中朝战俘十倍于联合国军战俘?(图)
抗美援朝 为何中朝战俘十
探访全球最大性用品厂 情趣产品生产全过程(组图)
探访全球最大性用品厂 情
罕见曝光太监被残忍净身阉割之后的裸身照(组图)
罕见曝光太监被残忍净身阉
韩女团穿超短裤趴地热舞不惧走光 性感爆棚(组图)
韩女团穿超短裤趴地热舞不
男友活活累成狗 很久没见这么极品的女人了(组图)
男友活活累成狗 很久没见
美国人拍视频体验中国高铁 引老美疯狂吐槽(视频)
美国人拍视频体验中国高铁
股民3周内人均亏41万元 抵普通人8年工资(组图)
股民3周内人均亏41万元 抵
南疆维族老店下馆子的尴尬经历:竟没人会中文(图)
南疆维族老店下馆子的尴尬
热门点击
·移民后感受到的加拿大和中国巨大区别
·大陆移民来到加拿大 感觉之前在国内都是白活了
·生活中国30年和生活加拿大3年的比较
·图说加拿大与中国的小差别 街头也有饮水机(组图)
·一个大陆移民在温哥华的生活
·在加拿大河中钓鱼真痛快 各种鱼儿疯狂上钩(组图)
·18岁中国女孩泪洒加拿大:我们一家生活苦不堪言
·回国必看:盘点Costco最值得买的高品质保健品(图)
·一路走来——我的移民生涯
·移民加拿大4年的真实生活
·加拿大只是个美丽的梦 给国内朋友的忠告
·坐火车横贯加拿大 费时费力费钱但物有所值(组图)
·北美生活杂感:加拿大绝不是养懒人的地方!
·和加拿大农民相比 中国的农民真是幸福无比!(图)
·华人到加拿大后才反思:我们为什么要移民?
·新移民眼中的加拿大十大怪:头脑简单堪称憨(组图)
·无权无势也没什么钱的中国人 谈谈移民加拿大
·在加拿大长见识:我在多伦多遇见从国内来的贪官
·早有高人总结:出国一辈子后悔 不出国后悔一辈子
·移民加拿大后朋友为啥总是忠告:离中国人远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